答曰:消症生于厥阴,风木主气,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,风火相煽,故生消渴诸症。沈存中治瘴用七枣汤,正与此同,亦一服而愈,有用术附汤而病益甚,盖术附相济,能固热气,不能发散,惟附子一味为最妙。
苟有胎中受热者,小儿必面赤、唇红,气粗、口热,以苦甘一二味投之便了。此方功用最多,治遗精更妙,世人谓龙、牡濇精,失二物之性,并失立方之意也。
因寒伤太阳之腑,气化不宣,水道不利而生邪热。方用吴茱萸汤,或吴萸四逆汤,或理中汤加吴萸俱可,解见上。
余为活人计,不得不直切言之。按十枣汤一方,乃决堤行水第一方也。
《金匮要略》以膈气虚脉乃数,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胃中虚冷故也。然湿性沉潜凝滞,治宜温通。
《易》曰:水流湿。若医话新制痢疾三方,探本穷源,从博反约,更无出其右者。